石棚墓

古代墓葬的构筑形式之一
水相连的区域,二十年前发现了大量的石棚墓群,东起碱水北沟,西至鸡冠砬子。战国时期的石棚墓,在梅河口境内发现已多达28座。碱水石棚墓已被吉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介绍

考古学术语。古代墓葬的构筑形式之一。用巨型石块做墓壁并封顶的墓。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的一种墓葬。常见于辽东半岛等地,其中最大一片位于吉林省梅河口碱水水库库区。碱水水库石棚墓群,
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主要流经吉林省南部和辽宁省东部。在辉发河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一统河、三统河流域分布众多的石棚墓葬,现行政归属分属于通化地区的梅河口市柳河县
目前,这一区域共集中发现石棚墓80余座。这些墓葬大多分布于哈达岭山脉,海拔500米至600米高的山冈顶部或山脊上,其范围东起新开岭碱水北沟,西至鸡冠[]子。墓葬是以3块至4块板石半埋半裸立砌并围成墓室四[kuàng],上覆以体材较大的石板封顶,四周呈现出宽大的棚檐,墓室铺有底石。构筑石墓的石材多为花岗岩石,石材均经加工,呈较规整的长方形或方形,随葬器物均为陶器,已发掘了陶罐、陶纺轮等。通过调查、试掘发现,部分石棚墓内发现葬有人骨,部分经火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