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抖音百科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2] 1839年朗根贝克(Langenbeck)第一次发现并提出假丝酵母菌这一概念,是一种机会致病菌。[7]而VVC则于1849年才由威尔金森(Wilkinson)首次描述。[8]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9]可分为单纯性VVC和复杂性VVC。[4]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06年资料显示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约40%~45%的妇女患过2次或以上,约10%~20%的妇女患复杂性VVC。[9]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为内源性传染,[3]多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白假丝酵母菌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从而具有致病性。假丝酵母菌通常是一种腐败物寄生菌,可生活在正常人体的皮肤、黏膜、消化道或其他脏器中,经常在阴道中存在而无症状。当阴道糖原增加、酸度升高时,或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便可成为致病的原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大为增加。[4] 该病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根据病史、诱发因素、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较易。实验室取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即可诊断。[4]VVC的治疗原则应及时消除诱因,[4]再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治疗。常用药物:局部用药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口服药物氟康唑。[3]对初次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应彻底治疗;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4] 命名
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外阴和(或)阴道的炎症,称为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最早在临床上称为“霉菌性外阴阴道炎”,后改名为“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常可引起与之相关的如产科、新生儿科、计划生育科等疾病,甚至男性泌尿生殖相关疾病等,则可称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可理解为与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总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