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雷

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
张山雷(1873年—1934年),名寿颐,字山雷,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因母病开始学医,先后随当地老中医俞德[]、侯春林及吴门黄[]泉诸先生学习内科,后又随朱阆仙学习外科。[1]曾自出家资,筹设中医学校于黄墙村家塾,后又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聘请,担任教务主任,为中医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2][3][4]著有《难经汇注笺正》《中风斠诠》《疡科概要》等。[5][6][7]张山雷为清末民初有名的中医教育家、著作家,其著作多为当时学校教材,对中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8][9][10]

人物经历

张山雷天资聪颖,自幼好学。19岁就考上了秀才。中秀才之后,张山雷更加勤奋读书,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准备参加乡试,希冀在仕途上取得一席地位。
就在张山雷二十多岁时,他的母亲患上风痹的顽症,久治不愈,此事深深地刺激了年轻的张山雷。张山雷深感医药治病救人的重要,遂决定弃儒学医。经过对中医经典和历代名家著述的朝夕钻研,并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霖以及吴门名医黄醴泉等学习,没几年,医术大进,求医者日多。为求深造,师从方泰黄墙名医朱阆仙,朱氏视张山雷为得意门生,以生平经验,一一传授指点,张山雷学识益臻精湛,三载后,在城中张马弄悬壶济世。张山雷为人谦虚低凋,他的诊所招贴仅书“张山雷知医”五个字,不写科目。由于他医术高明,对病人认真负责,不久就在嘉定名噪—时,看病就医者络绎不绝。
1910年张山雷移居沪上,并在上海开设诊所行医,以具精湛的医术享誉沪上,并加入上海神州医学会。1918年至1920年,张山雷襄助业师朱阆仙创办了全国最早的中医医学校—黄墙中医学校。张山雷感到祖国医学数来,名贤继起,著作如林,自清初以来,医学中更多通品。然其间有的说理未尽透彻,有含意未申之处,且医之与其他学说不同,辩证有伪,选药必悖,为功为罪,捷于[]鼓。因此在黄墙执教时,他就着手著书立说,务使学生门径既清,则临证制裁,自能良心。由于张山雷学养精深,执教有方,来自四方就学者达七八十名,黄墙中医学校声誉卓著。在此期间,张山雷还在上海神州中医学校执教,他所著的《中风斠诠》一书就已问世,并作为该校课本之一。他穿梭于上海市区、嘉定之间,倾其全心培育中医后人。 1920年,由于他的业师朱阆仙逝世,黄墙中医学校停办。张山雷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之聘,来到三江之汇、山清水秀的兰溪,任该校教务主任,直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