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桉

桃金娘科杏仁桉属植物
杏仁桉(学名:Eucalyptus amygdalina Labill.)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1][2]杏仁桉树的树干部分或全部大枝基部的树皮粗糙,树高15-30(-40)米,直径宽1米;树皮灰色到灰棕色,树干和较大的树枝上有细纤维;较小的枝条和小枝上呈橙红色、白色或灰色;叶子有强烈的薄荷气味;幼叶无柄,大小为2.8-5.5×0.2-1.1厘米,形状为披针形,颜色为绿色到近白霜颜色;成年叶薄,颜色为暗绿色,长7-12厘米,宽0.5-1.3厘米,形状为披针形到线形和镰刀形,侧脉不明显,边缘全缘,先端渐尖或钩状;叶柄扁平,长0.7-1厘米;花序腋生和单生,伞形花序有11-15朵花,花蕾绿色到黄色,光滑或稍有疣;托杯0.2-0.3厘米宽;雄蕊白色;蒴果半球形至杯形,直径0.5-0.7厘米;阀3-4个,与囊口齐平或稍突出。杏仁桉的开花期为1月、7月、11月和12月。[3][4]
杏仁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中部和东北部)。杏仁桉生长在海拔0-750米之间的丘陵和山坡上的开放硬叶林中。[3]杏仁桉喜光,适宜生长在各种排水良好、低到中等肥力的中性土壤中。杏仁桉的叶子中可提取精油作商用,杏仁桉的木材可用于电线杆、锯木和劈木瓦。[5]
王桉一直被认为是杏仁桉的变种至1882年。中国自1890年开始引进桉树,由于当时处于清朝晚期,英语翻译工作不发达,信息传播不通畅,多个读物一直沿用了杏仁桉的读法,这些读物影响了多代读者,故大多数中国人把世界上最高的树称为“杏树桉”而非“王桉”。[6]人们往往把它种在沼泽地区,利用它“抽水”的特性来吸干沼泽,开垦出新的土地。而后,因为沼泽地变成了干燥地,蚊子没有了繁衍的环境,从而防止了疟病传播,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防疟树”。其他“植物世界的吉尼斯纪录”:最古老的树——银杏(2.7亿年前就开始出现);最高的树——王桉;最粗的树——百骑大栗树(西西里岛,直径可达17.5米。周长55米);最轻的树——轻木(盛产厄瓜多尔,比重只有0.1-0.25);最稀有的树——普陀鹅耳枥(普陀岛上,全世界仅有一株);树冠最大的树——榕树(广东天马河边,树冠覆盖约15亩,成为“小鸟天堂”)。

形态特征

它的树干没有什么枝杈,笔直向上,逐渐变细,到了顶端,才生长出枝叶。这种树形有利于避免风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