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东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赤土乡下辖村
溪东村福建省州市漳浦县赤土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以在眉力溪之东得名,位于赤土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西邻前坂、下宫二村,北临眉力水库,南邻旧镇镇东[cuò]村,东隔古致山与湖西乡交界。漳诏高速公路从古致山(又名湖西岭)隧道通过,县道绥佛线(从省道山旧线火烧埔站经赤土、湖西、赤湖三乡镇佛昙的公路)从本村经过。

政区沿革

溪东在清代为溪东保。民国29年属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江乡)的东厝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东厝乡所辖。1961年属赤土公社溪东大队,1984年9月改为溪东村,辖溪东、石路、眉力、过田、古致、闪门6社。现共有417户,1679人,其中,溪东社232户,905人;古致50户,195人;闪门58户,249人;石路46,191人;过田17户,76人;眉力14户,63人。

姓氏源流

溪东、过田、石路、闪门(古称闪园)、古致等社都是张姓聚居地。原来居住在溪东社的一支张姓,是从霞美眉田传来的(眉田张姓源自云霄西林),这支溪东社张姓老住民于清代陆续迁居旧镇,在溪东社尚存一座祖祠。而住在溪东社的张姓之祖,则是自清代以来陆续从古致、闪门移来的。闪门由古致分传,其祖源自绥安镇溪南中营。由于溪东老住民张姓祖先迁到旧镇后得到旧镇港之利,经济很快发展,文化随之增进,雍正八年张先跻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家族在旧镇成为望族,更具有发展经济和文教的条件,因而在溪东社的族人纷纷到旧镇投靠。而古致于明末崇祯年间出了进士张若仲举人张若化两兄弟,任明朝官,明亡后,义不仕清,并教子孙不得任清朝官,以致后代族人只谋求在这山区发展,最多只将族裔传到溪东社,填补老溪东张姓空出来的活动空间。老溪东张姓与古致张姓之祖虽分别来自眉田和中营,而总的都以陈元光部将张伯纪为开漳始祖,一向和睦相处,老溪东张姓既转向旧镇发展,便乐于让出溪东社给闪门古致张姓居住,甚至田园也廉价转让,因此有溪东两派张姓交接现象。石路、过田二社张姓一部分原是老溪东一派,一部分由古致分传而来,后来都认同于古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