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博尔

塔博尔
塔博尔(捷克语发音:[ˈtaːbor];德语:Tabor)是捷克共和国南波希米亚地区的一个城市,位于卢日尼采河畔。该城市始建于1420年,由胡斯派创建,曾是胡斯运动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塔博尔的面积为62.22平方千米,根据2022年的数据,人口为33,410人,是该地区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城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包括电力、机床、化工、纺织、食品和造纸等行业。尽管塔博尔并非热门的观光景点,但仍有少量游客参观胡斯纪念馆和15世纪至16世纪的古城堡遗址等地。历史悠久的市中心保存完好,并受法律保护,被列为城市纪念性建筑保护区。

历史沿革

塔博尔地区自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6至5世纪)以来就已知有人定居。中世纪时期有关于下一个永久定居点的文献记载。大约在1270年,一个名为Hradiště(意为“城堡”)的短暂定居点成立,很可能在1276年反对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叛乱中被摧毁。塔博尔于1420年春季建立,可能是由彼得·赫罗马德卡(Petr Hromádka)和其他胡斯派最激进分支的成员建立的,他们后来被称为塔博尔派。不久之后,塔博尔派在塔博尔战役中获胜。这个设防的定居点成为胡斯派领导他们胜利远征的基地。在利帕尼战役中胡斯派战败后,塔博尔派与国王西吉斯蒙德和解,并于1437年被西吉斯蒙德提升为皇家城市。1452年,该城市向乔治·波德布拉迪的部队投降。从15世纪末开始,塔博尔迅速发展,开始呈现出真正城市的面貌,并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大部分地标建筑建于16世纪。1532年和1559年的大火摧毁了大多数市民的房屋,这些房屋通常是木制的,但火灾也成为进一步建设发展的动力。1547年,该城市拒绝为国王费迪南一世提供军事援助,以对抗德国路德教徒。费迪南一世通过没收大片土地惩罚塔博尔,这些土地是城市繁荣的来源。在1620年的白山战役后,该城市没有向国王费迪南二世投降,因此帝国军队在将军马拉达斯的指挥下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围攻,直到1621年11月由于缺乏食物而投降。1648年,瑞典军队攻占并洗劫了该城市。三十年战争后,一个长期的和平时期到来,城市得以恢复。17世纪中叶,来自赤足奥古斯丁会的修士被邀请传播天主教信仰。直到1918年,“塔博尔 - Tábor”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同名的区域,是波希米亚的94个Bezirkshauptmannschaften之一。

词源

塔博尔的捷克名字直译为“营地”或“驻扎地”,但这些词是从塔博尔的名字衍生出来的,而城市本身是以位于以色列的圣经中的他泊山命名的。该城市还为塔博尔派命名,这是胡斯派的一个激进分支。塔博尔最初被称为Hradiště hory Tábor(“塔博尔山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