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炎培(1935年-2021年9月6日),香港著名诗人,笔名杜红、PS、叶影予、易象、陆丑、李孝铜、杜杜等。[1]1935年出生于广州,战前移居香港。[2][3][4]1954年开始创作诗歌,曾在多个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如《人人文学》《诗朵》《香港时报》《文艺新潮》等。[5][6][7]他还曾主编《中国学生周报·诗之页》,并在《星岛日报》撰写专栏「碎影集」。1965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1966-1969年任《明报》副刊编辑。[8][9][10]蔡炎培曾担任多届青年文学奖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诗组评判,2003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喜欢在广东话和普通话之间进行诗歌演绎,充满个人特色,部分作品反映了他在香港培正中学的求学经历。2021年9月6日,蔡炎培逝世,享年86岁。 个人履历
蔡炎培五十年代在香港《人人文学》、《诗朵》、《香港时报》、《文艺新潮》等刊物发表诗作,六十年代中曾主编《中国学生周报.诗之页》,七十年代在《星岛日报》撰写专栏「碎影集」。1965年毕业於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1966-1969年间任职《明报》副刊编辑,历任多届青年文学奖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诗组评判。2003年曾被提名诺贝尔奖文学奖。 个人作品
蔡炎培自五十年代至今创作不辍,著有诗集《小诗三卷》(1978)、《变种的红豆》(1984)、《蓝田日暖》(1992)、《中国时间》(1996)等。最新作品有《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