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后山-抖音百科
陈后山名师道(一○五二一一○一),是所谓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吕本中所著《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他的名次仅列在黄庭坚之下,作为第二。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 人物简介
陈后山,宋代彭城人。宋元间江西派的方回著《瀛奎律髓》,作出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祖,三宗便是黄庭坚、陈师道和后来较晚的陈与义。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可见当时之推崇。但以后反对江西派的人则对陈后山攻击不遗余力,如清初主张西崑[kūn]体的冯班等,认为他生硬、费解、晦涩、拙俗。这些我们应综合起来加以研究。 人物经历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jiàng]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zī]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y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