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干涉还辽,是指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1]
中日甲午战争后,沙俄为争霸远东,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东北地区成为其重要侵略目标。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侵占了辽东半岛,并于同年4月17日与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同日,俄国正式向法国、德国建议联合干涉,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法国以俄国同盟伙伴积极响应。德国为把俄视线转移到远东,同时增加自己在华的势力范围,也表示赞同。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发出通知:"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三国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并限定在15日之内答复。三国海军也同时出现在日本海面,施加军事压力。大战之后的日本政府由于实力还不够强,无力应对三国的压力,急向英美两国求援。 然而英、美两国不愿冒此风险,声明中立。1895年5月4日,日本政府接受三国劝告,退还中国辽东半岛,但提出中国需以相当款项补偿。同年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偿清上述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2] 列强反应
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