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秦王府城墙遗址

陕西的明朝城墙遗址
明秦王府城墙是西安的明藩王府邸,也称秦王府,位于现陕西省人民政府及新城广场。呈南北长方形,南北671米,东西408米,周长2158米,现四墙还残存城墙遗迹。府城的四周原开有四门,分别为,东体仁门、西尊义门、南端礼门、北广智门。[1]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于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为:城墙及其基址四面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的四面外延5米。[2]
2020年8月8日上午9时27分,位于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广场西侧,于2009年实施的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修复保护砌体约20米发生[tān]塌,造成一辆公交车、三辆私家车受损,四名群众被坍塌时溅起的砖石擦伤。经当地有关部门初步勘察判断,原明代城墙夯土并未受到破坏,坍塌部分为原城墙遗址新筑保护性土体和东北侧外包砖砌体;坍塌原因则为受近期连续大雨影响所致。[3]

秦王府布局与历史沿革

明朝统一中国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4年)将其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并指令西安府长兴侯耿斌文和指挥使史[]英修建西安城墙和秦王府。历6年,于洪武九年(1380年)营建完毕,洪武十一年(1382年)朱[shuǎng]正式来西安就藩。秦王府也就成为历代秦王居住、办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