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明代文学家、官员
袁中道(1570年-1626年),明代文学家、官员,字小修,亦作少修,湖广公安人(今属湖北省公安县),是“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其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公安三袁”。[1][2]
袁中道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爱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书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秋,袁中道首次游历至金陵,寻访南都名胜。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三月,他第三次游历至金陵,会焦竑米万钟、凌[méng]初等人,并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人结社活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袁中道考中进士。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任南京国子监博士,次年转南京礼部仪制主事,明天启四年(1624),改升南京吏部郎中。[1][3]
袁中道在明万历年间,与其兄袁宗道袁宏道一起创立了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其文学主张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袁中道书画俱精,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如《游石首绣林山记》《游鸣凤山记》《金粟园记》《玉泉涧游记》等,现存诗文近四十卷,主要包括《柯雪斋前集》《柯雪斋近集》等。[1][2]天启六年(1626),时年五57岁的袁中道[]逝金陵朝天宫芝麻营(今止马营)。[3]

人物生平

袁中道,字小修,隆庆四年五月七日(1570年6月10日)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中道成年时,两个哥哥都先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模拟,主张创新而称誉文坛。他随着两个哥哥,广交提倡革新的名流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