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怕群狼”,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的庞然大物不寒而栗。在它们的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幸免于难。[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的海军将领邓尼茨之所以被称为“狼头”,就是因为他首创了海战的“狼群战术”,使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初期猖狂一时。[1]二战初期,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向海军总司令提交备忘录,指出英国依赖海外商业,有效的潜艇战可使其屈服,提出“狼群”战术:U型潜艇在敌船队预计路线长线展开,发现目标后聚集攻击,能打 败护航军舰,护航军舰追击单艘潜艇时其余潜艇可继续攻击商船。他估计300艘U-7型最新式潜艇能重创盟国航运,迫使英国退出战争。[7]“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并称为纳粹德国军队的海陆两大“法宝”。[5] 从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邓尼茨麾下的“海狼”击沉敌对国家的舰船总数达到了242艘,总吨位约85万吨。[8]1941年5月8日至6月20日,德国“狼群”潜艇作战成果显著,美国参战后其活动范围扩大,盟国商船损失大增,英国燃料供应受困。期间涌现出许多“狼群王牌艇长”,如普里恩,其指挥的U-47号潜艇有辉煌战绩,但于1941年3月7日消失。面对“狼群”威胁,盟军逐渐找到应对方法,通过高频方向测定仪确定其方位、利用空中掩护及护卫舰和飞艇配合。1943年“狼群战术”开始失效,因盟军空中力量强大,U型潜艇受战机攻击无法正常使用该战术。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德国海军潜艇基地被攻占,潜艇部队士气低落,“狼群作战”彻底失败。[7] 简介
所谓群狼群战术,即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