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红鹳

红鹳科红鹳属鸟类
美洲红鹳(学名Phoenicopterus ruber),是红鹳科红鹳属的一种鸟类。[2][4]其身高约1米(42英寸),翼展约1.5米(5英尺)。[5]雄性平均体重为2.8千克雌性为2.2千克。[6]雌雄外观上较为相似,但雄性稍大一些。喙较大,呈钩状,喙尖呈黑色并向下弯曲。其脚上有蹼。羽毛颜色从深粉色到红色或橙色不等,飞羽为黑色,尖翼为黑色。[6][5][3]
美洲红鹳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有4个种群,分别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南加勒比海、尤卡坦半岛、北加勒比海到巴哈马[3]是涉禽,[6]常生活在泥滩和有盐度的浅海岸泻湖中。[5]
2020年,美洲红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1]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7]

命名与分类

美洲红鹳于1758年由瑞典动物学家卡尔·林奈Linnaeus)命名,学者们曾把美洲红鹳与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划为同一物种,原本认为美洲红鹳(Phoenicopterus ruber)下有亚种,即Phoenicopterus ruber roseus、Phoenicopterus ruber chilensis ,但后来,美洲红鹳被认为是单行种,无亚种分化,原来的亚种也被划分为独立的物种。[8][9][10][11]美洲红鹳的英文名为“American Flamingo”,其中的“flamingo”来源于西班牙语,意为“火焰”或“红色羽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