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鹏(1884-1953)是一位秦腔演员和工须生,原名双喜,民国时期改名为文鹏。他出生于陕西长安县东胡村。王文鹏尤长于唱工戏,最拿手的作品包括《葫芦峪》、《洪羊峪》、《五子魁》、《金 沙滩》、《假金牌》和《辕门斩子》等。不幸的是,他于1953年6月25日去世,享年70岁。 简介
王文鹏,秦腔演员、工须生。原名双喜,民国后改称文鹏。生于陕西长安县东胡村。
艺术生涯
幼时,曾入私塾读书五年。十五岁时,因家贫不能继续,到西安西大街新秦源盐店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陕西遭逢荒年,被商号辞退,家中生活窘迫,乃入长安县南乡马超庙村太师洞内武秀才刘玉润所办的“鸿泰科班”(俗称窝子)学戏。本学老旦,兼小丑,与小旦福庆子、冉娃子等为师兄弟。当时科班教徒唯一督课方法便是“打”,不会了打,不好也打,错了忘了更要打,通称“打戏”。他经常挨打,右腿上有一个很大的伤疤,影响了他的武工。清光绪二十九年(二十岁)出师后,跟上花旦四川红(吴正商)所领的戏班到各县演出。王有天赋的好歌喉,因常替代本班须生“赖子”演戏(“赖子”常害胃病),后便改工须生。月得铜钱十三串(约合当时小麦三石),用以养家。宣统登基后,为表孝行,照例停止娱乐三年,全国艺人遭了灾荒,文鹏也不能例外,便回家困守。后来国际局势紧张,才将大孝三年改为三月,恢复了演唱,他又随班到渭南坂桥等地演戏,月得十五串。此后七、八年中,奔走江湖,边学边演,学会了不少新戏,也增长了戏剧知识,提高了演技。这在他的艺术生活中,是一个提高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