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植物

产生孢子作用于生殖的植物总称
孢子植物是不开花不产生种子,以各类孢子进行繁殖的各类植物的总称,即隐花植物。[1]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前三者的受精卵不在母体内形成胚,又称低等植物;后二者具有胚,属于高等植物[2]
孢子是一种特殊的繁殖细胞,它不经过受精,脱离亲本后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孢子植物就是指在生活史中未曾形成种子,而是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从分类和系统进化的角度看,孢子植物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们的形态、结构、习性乃至生殖方式等十分繁杂和多样。在植物系统学中,孢子植物是与种子植物相区别的一个术语,后者在生活史中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
孢子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如藻类是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地衣植物在土壤形成和岩石风化中也有重要作用。在人类生活中,一些藻类和真菌也被广泛应用,如食用、药用等。[3][2]

形态特征

孢子是植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孢子一般微小,单细胞。由于它的性状不同,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种种名称。植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贮养料而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休眠孢子”等。孢子有性别差异时,两性孢子有同形和异形之分。前者大小相同;后者在大小上有区别,分别称大孢子、小孢子,并分别发育成雌、雄配子体,这在高等植物较为多见。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的植物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