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拉姆·赫什科

以色列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阿夫拉姆·赫什科(英语:Avram Hershko,希伯来语:אברהם הרשקו),男,1937年12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考尔曹格以色列瑞士双国籍,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杰出教授。[1][2][3][4][a]
阿夫拉姆·赫什科(以下简称:赫什科)于1950年随家人移居以色列,定居在耶路撒冷[4]1956年,赫什科开始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医学院学习,并于1960年开始在雅各布·马杰(Jacob Mager)教授的实验室工作。[4]赫什科于1965年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于1969年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1969年至1971年,赫什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71年,他回到以色列,在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担任生物化学系主任。[4][5]2000年,赫什科当选为以色列科学院院士,并于200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研究员。201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2]2016年3月30日至31日,赫什科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并出席了“2016年诺奖大师论坛:质子医疗与人类健康”。[3]2017年10月17日下午,赫什科做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讲坛,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人生感悟。[5]2019年10月30日,赫什科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峰会”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基础研究及设施应由政府资助。[6]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分论坛上,赫什科指出,基础研究是医药所有重要创新的核心基础。[7]
赫什科主要从事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领域的生物化学研究。[1]2000年,赫什科获得了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0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1][2]2011年,赫什科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1]

人物经历

赫什科于1937年12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考尔曹格,1950年随家人移居以色列,定居在耶路撒冷,不到13岁的赫什科开始学习希伯来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