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事件

日本企图占领台湾对岸的厦门
厦门事件,日本称“南清事件”,是1900年8月24日,日军以东本愿寺布教所发生火灾为借口,公然派兵登陆厦门的事件。在西方列强强力干预下,厦门事件宣告失败,日本政府“北守南进”国策遭到重挫,日本军国主义独霸厦门的阴谋彻底破产,进而导致山县有朋内阁倒台,催生出鼓浪屿的“万国租界”。

基本介绍

山本权兵卫海相根据明治三十三年八月十日阁议的决定,向和泉、高千穗二舰舰长发出了训电,桂太郎陆相接到电训的传达后,以奉敕命令(八月二十三),向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发出了准备向厦门派遣台湾驻屯兵的命令。八月二十四日,以厦门东本愿寺布教所失火(日本僧侣放火)为借口,停泊在该地的和泉号军舰上的陆战队登陆,台湾的援军也开始向厦门进发(八月二十八)。占领厦门的计划表面上被说成是以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滕新平为中心策划的军事阴谋。得知日本出兵的英、美、俄、法各国对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伊藤博文也表示了反对意见,计划被中止(八月二十八),陆战队也撤退了(九月七日)。这次计划的受挫损伤了日本的威信,儿玉总督表明了辞意,山县内阁在北清事件平定后不久,于九月二十五日总辞职。

事件背景

19世纪中叶,日本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日本利用《马关条约》霸占台湾后,随即以台湾为基地,展开“对岸经营”,以图南进福建之举。对日本而言,厦门已成为其“北守南进”政策的要地,以及日据“台湾总督府”控管福建的一个重要据点。明治30年代(1897—1906),日本人治台稍有余裕,为呼应国内南进之举,台湾总督府以台湾为基地,积极展开对对岸福建的侵略部署。日本在厦门所占的经济地位远不如英美德各国,因此只有采取军事手段,武力占领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