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玉源太郎

原桂太郎内阁的陆军大臣
儿玉源太郎(日语:児玉 源太郎、こだま げんたろう [2]、Kodama Gentaro,1852年4月14日-1906年7月23日)[1][4][2],出生于日本周防国德山藩(今山口县),山口县德山市人[2],武士儿玉半九郎长子,幼名百合若,后称健。[1]
儿玉源太郎是日本近代陆军名将,[6]被称为明治时期第一智将,曾任桂太郎内阁的陆军大臣、内务大臣,[7]台湾总督等职务。[8][3]儿玉源太郎是侵华罪魁之一,[9]因注重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良性循环,被称为丰臣秀吉再世。他是日俄战争的满洲军总参谋长、攻克旅顺口的实际指挥者、与桂太郎和川上操六并称明治陆军三杰、穿着军服的政治家、满铁的实际创立者。[2][1]
1868年,儿玉源太郎初次上阵参加戊辰战争东征,后任兵部省雇员。1871年4月15日,儿玉源太郎初任陆军准少尉,历任第2大队副官,步兵第19番大队副官,佐贺之乱时他作为大阪镇台大尉副官从军,在战场上负伤,神风连之乱时,他任熊本镇台的副参谋长。1877年,在西南战争中,儿玉源太郎镇守熊本城[2][1]1880年,儿玉源太郎任东京镇台佐仓步兵第二联队长,同年晋级中佐[2]1883年,儿玉源太郎升为大佐[2]1885年,儿玉源太郎任参谋本部管东局长,后改任第一局长兼临时陆军制度审查委员、翌年兼任陆军大学校干事。[2]1887年,儿玉源太郎任陆军大学校长。[2]同年至1892年,任监事部参谋长,1889年晋升少将[2]1891年,儿玉源太郎赴欧洲考察,次年回国后被任命为陆军次官兼军务局长。[2]日中甲午战争时,任大本营留守参谋长,实行战略指导。[2]1895年,儿玉源太郎因侵华被封为男爵。1896年,儿玉源太郎升为中将,1898年,儿玉源太郎任名古屋第三师团长,同年被任命为第四任台湾总督,又因镇压中国台湾人民,封子爵。1900年,儿玉源太郎兼任陆军大臣,1902年,儿玉源太郎推荐寺内正毅中将接任陆相。1903年,儿玉源太郎兼任内务大臣、文部大臣,同年辞去内务大臣,接替死亡的田村怡与造,出任参谋次长。日俄战争中,儿玉源太郎作为满州军总参谋长指挥作战。1904年,儿玉源太郎兼晋升大将。1906年,儿玉源太郎兼任参谋总长,这年,他以参谋总长身份兼任日本政府“满洲经济委员会”委员长,主持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政策的制定,旋任“满铁设立委员会”委员长。同年7月23日,儿玉源太郎因脑溢血暴卒,终年55岁[4]1907年,儿玉源太郎被追封伯爵。[2][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