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毗

东晋光禄勋
曹毗,东晋文学家,字辅佐,谯国(今安徽亳州)人。生卒年不详,高祖曹休为魏国大司马。曹毗曾任著作郎、句章令、太学博士、尚书郎、下邳太守等职,后累迁至光禄勋。因仕途不得意,致力于文学创作,善写词赋,颇有文采。《晋书·文苑序》称其为“中兴之时秀”。曹毗曾作《扬州赋》,流传于世。《隋书·经籍志》收录其文集15卷,现存《涉江赋》《秋兴赋》《[kōng]篌赋》等,收录于《艺文类聚》及《初学记》。著有《曹氏家传》。[1][2][3][4][5][6][7][8][9][10]

人物生平

东晋初年,曹毗历任著作郎、句章令、太学博士、尚书郎、下邳太守等职。后累迁至光禄勋。[11]
曹毗“少好文籍,善属词赋”,为世所称。但孙绰说他“非无文采,酷无裁制”(《世说新语·文学》),现存作品,确有繁芜之累。他的文以《对儒》一篇比较有特色。此文作于下邳太守任上,感慨名位不至,内容与夏侯湛的《抵疑》类似。他的诗多为咏物之作,写景状物时有生动之句。《夜听捣衣》在题材上比较新颖。其中写道:“寒兴御纨素,佳人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阴。纤手迭轻素,朗杵叩鸣砧。清风流繁节,回飙洒微吟。嗟此嘉运速,悼彼幽滞心。二物感余怀,岂但声与音?”这是较早的一首以捣衣为题材的闺怨诗。以后的诗人谢惠连柳恽庾信等,都曾作《捣衣诗》,虽然各有特点,但风调都与曹毗之作相似。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也与曹毗的这首诗相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