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瓦第-抖音百科
韦瓦第,一六七八年诞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他生前是欧洲著名的音乐家,死后却完全为世人所遗忘,因此他的经历及生年月日都不很详尽确实。韦瓦第一生差不多都在威尼斯度过,当时威尼斯音乐界也以韦瓦第为中心人物,但一七四一年,他却逝世于维也纳。当时的音乐家都有其它工作,韦瓦第的本职是教会牧师,因为生了一头红发,故有“红发牧师”之浑号。韦瓦第的作品现今被发现者已有五百五、六十首,为数相当多,可算是一位多产作曲家。 个人简介
韦瓦第这位意大利作曲家,韦瓦第的父亲是圣马可教堂的音乐家,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努力地学习小提琴与作曲。大约二十七、八岁时,韦瓦第成了圣马可教堂的音乐家。在当时,做个教堂的音乐家,就是做一个僧人的意思。据说,他被取了一个绰号叫“红发僧人”,因为他有一头红红的头发。但是不久后,他就离开教堂,去做个专职的音乐家了。他在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女子音乐学院谋得一个教职。这所音乐学校的管弦乐及合唱的水平都甚高,俨然是威尼斯的音乐中心。韦瓦第在这里教小提琴与作曲,并且也为了学生们写下了为数颇多的合唱曲。韦瓦第的音乐,最大的特色在于演奏起来不太困难。这是因为他顾虑到小孩子的演奏能力。再有,就是表现出意大利的风格,明快而优美,节奏活泼,富于清爽温暖的意味。他大半的时间都待在威尼斯,其中有50年的时候他都在担任一个孤儿院的神父。他最受大家所熟悉的曲子就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了,他以春夏秋冬分别作了四首,每首都有三个乐章。他是个多产的作曲家,有人就说他的每首曲子好像听起来都很像,就如同一首曲子把它作了400遍。其实不然,虽然风格差不多,可是都不是很容易演奏。韦瓦第在音乐方面际遇不凡,但也因为史料对其生平记载有限,更显得这位红发教士作曲家一生充满了神秘和戏剧性色彩。虽然他的音乐平易近人,但是他的“本尊”却有隐晦难明之处;他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若隐若现、一闪即逝的神秘人物,就像是某篇故事中无关紧要的角色。他写作的速度很快,据说某人向他预订一首协奏曲,言明三天后取稿,而三天之后,韦瓦第已做好十首协奏曲,由预订者任选。从这个故事可证实他写曲速度多么惊人。大约有四十年之久,韦瓦第在威尼斯的彼 得孤儿院教音乐,虽然是孤儿院,学生的音乐水平却很高,她们[只有女生]的歌声像天使一般,能弹奏乐器,又能担任演奏指挥,前往孤儿院参观的客人都感到很惊讶,也很佩服。韦瓦第为这些少女所写的曲子占了作品中的大部分。韦瓦第的作品中最重要者便是四百五十首以上的协奏曲。因此有人称他为“协奏曲之父”。他的协奏曲以弦乐曲为主,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管弦大协奏曲﹁四季﹂作品八,乃是他在五十岁左右时所写的十二首协奏曲中之第一号至第四号。曲集本身是以和 “声与创意的尝试”为名,第一号至第四号各附有一首小诗。其大意为:第一号「春」--小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歌唱着春来了,经过一度雷鸣及闪光之后,春日再度出现,精灵们在田园歌舞。第二号「夏」--强烈的阳光下,人与动物都在喘气,农夫们在树下休息。不久强风吹袭农庄,农作物被摧毁。第三号「秋」--农夫们喝酒以庆丰收,气氛热闹快活,喝醉了进入甜梦中,不久后兴高釆[biàn]烈地去打猎。第四号「冬」--人们瑟缩于寒风之中,诗人围在炉火旁眺望窗外冷雨,走过冰上的人不小心滑跤,狂风依然呼啸不已。这首「四季」在当时非常轰动,颇受欢迎。如此般的描写音乐,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始祖,使听者有愉快的感受。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和声之灵感」为题的协奏曲集。尤其是第六号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技巧简单而整然,欲习小提琴者,这首曲子是必练的练习曲。韦瓦第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小提琴手。据说他随时随地都可做即兴演奏,听者莫不叹服。韦瓦第的音乐,每一首都洋溢着新鲜的美感,巴赫曾采用韦瓦第的作品为数据而写成古钢琴曲及风琴曲。所以后世人认为若没有巴赫亦无人会认识韦瓦第,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被确认以后,大家便接着想知道他究竟向何人学习,因此查出了韦瓦第其人,更进一步研究其身世,姑不论巴赫如何,韦瓦第在器乐方面的成就及价值一样是很大的。然而事迹平淡并不代表成就平凡,韦瓦第,用音符为自己立传的音乐家,除了四季,他,还有更多!生平如一团谜的他,其实还有很多作品被后人忽略,令人不解的是,小他七岁的巴哈却非常热衷他的音乐,当然,从来不会有人怀疑巴赫对音乐的品味。翻开音乐史,巴郝的对位和韦瓦第的和声,堪称是巴洛克时期的两大巨人,撑起巴洛克音乐的辉煌。巴赫的地位已经无法动摇,历史该还的,是韦瓦第完整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