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原发或继发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本病多是在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时发病,全年均可患病。念珠菌属于真菌,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当免疫力低下,念珠菌感染黏膜、皮肤、指甲,并引起相关症状时,就导致了皮肤念珠菌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病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等症状,并伴有痒或痛感。黏膜感染可出现鹅口疮、阴道炎龟头炎支气管肺念珠菌病消化道念珠菌病等。根据皮肤感染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间擦疹、指(趾)间念珠菌病和念珠菌性甲沟炎、尿布皮炎、扁平苔藓样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肉芽肿等类型。皮肤念珠菌病以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主,局部治疗无效时,可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本病常引起多器官、系统感染,并发气管炎肺炎尿毒症心内膜炎等。若皮肤念珠菌感染在身体浅表层,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进入血液循环,则预后较差,甚至会导致死亡。

就诊科室

病因

  • 念珠菌属于真菌,当免疫力低下,念珠菌感染黏膜、皮肤、指甲,并引起相关症状时,就导致了皮肤念珠菌病。
  • 当患者有糖尿病、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均易发生感染。也可由于长期放置导管、插管、器官移植、放疗、化疗而致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