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基(1885年1月20日-1911年10月10日),字尧澄、尧徵,亦作瑶臣,湖南常德武陵县(今常德县)人。[1][2][3]刘复基是晚清革命团体华兴会成员,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3][4] 1904年,刘复基加入华兴会,参与长沙起义,后因起义失败流亡日本。1906年回国后,运营《民报》。[5]1908年,刘复基在《商 务报》任职会计兼发行人,并加入振武学社。1909年,刘复基前往上海,创办了《竞业旬报》,宣传革命思想。[5][4]1911年夏,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刘复基担任临时总司令部参议。[6]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试制炸药失慎,引起爆炸,旗帜、袖章、关防、文告、名册等均被查收。[4]10月9日深夜,刘复基等人所在的指挥部忽然响起紧急的敲门声,在清军抓捕的危急时刻,刘复基挺身而出,掩护其他人撤退,向清军连扔出两枚炸弹,却都没有引爆不幸被捕。[7][8]1911年10月10日凌晨,刘复基和彭楚藩、杨洪胜英勇就义于武昌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他们三人被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4][6] 刘复基烈士的慷慨就义,显示了革命志士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刘复基的死亡激起革命党人百倍勇气。10月10日,刘复基的战友们踏着烈士的血迹,按照刘复基亲自起草的起义计划,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此后武昌首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省级政权,夺取了湖广会城武昌。[9][10]刘复基作为革命先驱,他为实现理想舍生忘死,[11]显示了湖北革命党人的英勇气概和献身精神。[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