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政大臣

古代的职务
中国历史上来看,幼主与辅政大臣之间基本上是一对政治上的矛盾体。儿童皇帝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没有实际的决断能力和才华,离不开一些老臣子的帮助,实际的权力基本掌握在辅政大臣手中。如西汉霍光三国时期诸葛亮清朝多尔衮鳌拜肃顺

名称概述

一般来说,辅政大臣是老皇帝用惯了的人,资历才干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关键是品德。在老皇帝的权力威望之下,这些臣子小心谨慎,不敢有什么想法,可老皇帝去世小皇帝登基,昔日的臣子慢慢掌握了实际权力后,就尝到了权力的甜蜜滋味,位高权重,多半会自我膨胀起来,或者干脆就有了别的想法。即使没有“想法”,可把持朝政时间长了,难免有些不够检点的地方,对上不够恭敬,对下不够谦和,得罪之处在所难免。等到皇帝大了,积累的怨气找个机会撒出来,也非同小可。所以说,在这个位置上,基本上是在以二三把手的名义,行使一把手的权力,即使自己没有谋逆篡位的想法和初衷,也多半会落下个权臣的名声。在这个位置上,管多了不是,干少了也不是;小皇帝顽皮胡闹或者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好办,太能干了也不好办——这是一个绝对尴尬的二把手位置,真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显赫却难得善终。司马光曾说:“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
辅政大臣

历史上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