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战役

1932年红军与国民党军在赣州发生的战役
赣州战役发生于1932年2月4日至3月8日,是指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攻取国民党军驻守的江西赣州而发动的一场城市攻坚战[1][2]
1931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国民党内部的争斗,国民党军队在江西地区全面后撤,国民党方面无力发动新的“围剿”,中央苏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革命形式的有利发展之下,中共新成立了以博古等人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并进一步发展了以时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3][4][5]中共临时中央认为,红军应在政治军事顺利的条件下,夺取一两个中心或次要城市。而赣州位于赣、闽、湘、粤四省的交通要道,红军攻克赣州后,即可将湘赣苏区连成一片,遂多次指示工农红军攻打赣州。[6][7]虽然毛泽东认为红军的装备技术落后,反对贸然进攻。但是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还是在1932年1月10日发布了《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以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率红3军团和红4军团攻打赣州,并以江西军区和闽西军区的6个独立师辅助作战。[6][8]
从2月4日开始,红军攻城部队与阻援部队先后进抵赣州外围,开始修筑工事,完成对赣州的合围。守卫赣州的国民党守军第12师第34旅旅长马昆随即收缩兵力,组织军队以及民团、警察队等武装共一万余人,一面死守城池,一面发电向蒋介石告急求援。[6][9]2月13日至23日间,红军先后三次发起攻城战斗,均因城防坚固,未能攻克。3月4日,红7军以坑道爆破的方法炸开了城东门,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未能破城,反而遭到很大伤亡。[8][10]3月5日,罗卓英所率国民党增援部队第11师与第14师已抵达赣州城外,并秘密挖掘坑道,部署突袭攻城红军。[9][10]3月7日凌晨,就在红军准备进行再次爆破攻城之际,国民党援军兵分三路从城内外夹击攻城红军,红军因为攻城疲惫又疏于防范,陷于被动。直到3月8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亲率红5军团第13军增援,攻城部队之围才被解除,并于当日撤围赣州。[8][11][9]
在赣州战役中,红军以1.4万人的兵力,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历时33天未能攻下赣州城,以被迫撤围告终。[1][12]经过赣州战役的失败,红军不仅遭到很大伤亡,耗费了苏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苏区面临严重的财政紧张和物资短缺困难,同时也丧失了利用当时有利形势充分发动群众,扩大队伍以巩固、扩张苏区的宝贵时间,还在政治上缓和了广东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为而后红军反“围剿”作战增添了新的难度。朱德则认为,中共中央被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头脑,放弃游击战术,转而直接攻打大城市才是赣州战役的失败原因。[5][13]

战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