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岭冶矿遗址的发现,为我国考古史和冶金史提供了新资料,填补了我国商代矿冶考古的空白,是研究青铜时代采矿冶炼的新证据。铜岭铜矿遗址是中国青铜文化自成体系的历史见证,对中国冶金史、科技史和文明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遗址,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新标志。[1]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采矿区面积1800平方米,冶炼区面积为600平方米,发现古矿井102口、巷道18条、冶炼炉二座,采坑七处以及一批采矿工具和生活用具。商代采用竖井、平巷、坑采等联合开采的方法。[1]
意义
铜岭铜矿遗址是近年中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采铜炼铜遗存,其采冶时代从商代中期延至战国早期,所揭示的遗迹有露采坑、矿井、巷道、选矿场、工棚等百余处,铜、石、竹、木、陶质采矿工具和生活用器数百件,其年代之早、保存之好、内涵之丰富,为古代矿冶遗存所罕见,它是我国冶金考古和青铜文化研究的重大发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