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膜性肾病是一种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必须经过肾穿刺
活检
才可以确诊,也是成人
肾病综合征
的主要病因。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成人多见,发病高峰在30~50岁,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约占成人
肾病综合征
的20%~40%,在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中约占10%。膜性肾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约占70%,其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常见病因有感染、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肿瘤、药物等。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
高脂血症
)或无症状蛋白尿。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对于临床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进行密切观察随访,因为,有近1/3的患者有自行缓解倾向;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还需要同时治疗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治疗用药是
免疫抑制剂
,单纯使用激素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对于免疫抑制剂治疗不理想的患者,约10年左右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膜性肾病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能并发
肾静脉
或其他
静脉血栓
,如果发生血栓栓塞会有生命危险。膜性肾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可自然缓解,免疫抑制剂往往又副作用很大,究竟应该是观察随访,还是积极使用免疫抑制剂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方可获得精准治疗的效果。
就诊科室
肾内科
病因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主流观点认为发生大量蛋白尿可能与
足细胞
间的信号传导异常有关;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常见病因有感染、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肿瘤、药物等。
感染
可继发于细菌、病毒或
寄生虫
感染,如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幽门螺杆菌
、梅毒螺旋体、
血吸虫
等感染。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可继发于多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淋巴细胞性
甲状腺炎
、
结节病
、
干燥综合征
等。
肿瘤
多见于
恶性淋巴瘤
及实体肿瘤等。
药物
服用某些药物,如青霉胺、
硫普罗宁
、非甾体类
抗炎药
及
卡托普利
等,也可能继发膜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