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

中国传统的古琴曲目
《流水》是战国时期俞伯牙创作的一首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1]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曲。[2]
《流水》的开头部分八度的大跳音程隐约奏出了高山的轮廓,音符时而高、时而低,仿佛在描绘大山的高低起伏,余音悠长,宛若山脉绵延,音色的松沉旷远给人以古朴幽深之感。[3]古琴曲《流水》通过运用曲调、节奏、音域、音符、弹奏技巧、调式和音韵等,将流水的形象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灵动、流畅的感觉。它的演奏既需要技巧的娴熟掌握,又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流水的意境,使得听者在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1]
《流水》体现了其心中所想,蕴含的人文精神主要有“天人合一”,以及强调“人”的作用,突破创新这两个方面。[1]经历代琴家不断演绎和完善,一曲《流水》,也成为时间和艺术的见证。这首深具中国文化内涵、哲学意义和审美情趣的古曲,让很多人喜欢上中国音乐,进而喜欢中国文化。[2]

名称来源

高山流水》,相传为先秦琴师伯牙所作,至唐代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曲。《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心中想到高山,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心中想到流水,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去世后,伯牙为痛失知音而摔琴绝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