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

中国元代哲学家、政治家、理学家、文章家、诗人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1],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人。他是中国元代哲学家、政治家、理学家、文章家、诗人,与吴澄一并被称为元代政治思想的两大重要人物。[2][3][4]
许衡在蒙古灭金后,应试中举,占籍为懦,与姚枢、窦默等研习程朱理学。[5]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初(1265年),以《时务五事》陈于元世祖,谏言立国应因先王之道,必行汉法,得到采纳。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七年(1270年),授中书左丞,劾阿合马,辞归。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三年(1276年),与郭守敬等新制仪象主表,编定《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许衡因病归怀庆休养;至元十八年(1281年)去世,享年73岁,谥号文正;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为有元一代儒宗。[2][6][7]
许衡被奉为元代理学宗师,对于朱子之《小学》与《四书》“敬信如神明”,为理学在元朝的“承流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号为“朱子之后一人”。许衡理学,不重玄奥隐僻之理,强调道德践履,“其言切近精实,人所易晓”。他认为“道”在日用行事中,不是高远难行之事,并提出“盐米细事”也应当讲究。这在元代北方理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境下,是有积极意义的。[8]
许衡著作除了总集《鲁斋遗书》,还有单行《小学大义》《读易私言》《孟子标题》《四箴说》《中庸说》《语录》《心法》等;生平事迹见《元史》本传、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九《许文正公神道碑》、苏天爵《元名臣事略》等。[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