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翰

唐代的官员
崔元翰(729年-795年),唐朝官员,字以行,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他精通经史,工于诗文,早年为杨炎所引荐。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考官为礼部侍郎于邵,试题为《白云起封中赋》等。后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知制[gào]比部郎中等职。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去世,享年六十三。他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侄。[1]

人物简介

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有著述。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贞元三年(787)召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知制诰。于朝中言辞温厚,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然而他生性刚烈,不为世所容。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
崔元翰是学者型的官僚。性喜孤独,极少结交,一心于翰墨,好学不倦。他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主张文以载道。今《全唐诗》存其诗七首。录其一首《雨中对后檐丛竹》:"含风摇砚冰,带雨拂墙衣。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