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铃

古代金属乐器
1
2
铜铃,古代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铃的形状也像钟,但比钟小得多。现在最典型的有N铃,高4.8厘米、宽4.3厘米。据说是安阳出土,大约是商代的。还有成周铃,高10厘米、宽6.6厘米,是西周时代的。它们的形状都是平口,上有桥形纽。由其大小推测它的用途:小铃大约是旗子上的点缀品,大的是乐器。《周礼·春官》上说:“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古代除了用它作乐器外,车上、旗上、犬马上都系铃,不过现在已难于区别了。[1]

民族乐器

铜铃,苗族壮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的西林隆林和桂南的邕宁武鸣等地。

形制特征

用铜制成,外观呈圆球状,规格大小不一。大者直径约5厘米,小者直径约2厘米,铃的上部设有环状耳,用以穿绳系挂,铃的底部有一长条形开口,口长小于铃的直径,口宽随铃而定,铃大则宽、铃小则窄。铃内置有两个比铃口略宽的铁制圆珠。一般常将三至五枚同样大小的铜铃缀系于一圆形圈框或绳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