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

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河流之一
钱塘江(英文名:Qiantang River),古称“浙江”,又称“之江”“罗刹江”“浙水”“曲江”等,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河流之一,西起黄山山脉,东邻灵江流域,南倚仙霞山脉,北接苕溪水系[10][4][3]。钱塘江河长668千米,流域面积55558平方千米,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莲花尖,有南、北两源,南源为兰江,北源为新安江,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最后注入杭州湾,径流量442.5亿立方米[6][7][5]
自元古代以来,钱塘江流域经历了地槽、地台及陆缘活动三大地壳演变阶段和神功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六个构造运动巡回,并最终形成现今流域格局。钱塘江流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除东北角干流入海处外,全为中、低山构成的分水岭所包围,分水岭多缺口,常为山间盆地分隔。钱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光热较丰富[3]。钱塘江有浮游动物枝角类11种属,足类8种,轮虫20种,原生动物11种;鱼类203种,分属55科;浮游植物分属7门61属种[3][4]
钱塘江流域历史悠久,诞生了上山文化、小黄山遗址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众多早期人类文化,涵盖了从距今万年到四五千年的发展过程[11][12]。流域内航运起步较早,早在唐朝乍浦就作为通商口岸与外界往来。至清代,乍浦港被列为东南沿海15个口岸之一[3]。2014年,乍浦港口岸更名为嘉兴港口岸并扩大开放[13]。钱塘江是中国古代文化源头之一越文化的摇篮,主要有齐云山千岛湖、双龙景区、七里泷、鹳山、钱塘江涌等风景名胜[14]
2007年8月2日下午,在杭州市江干区七堡1号坝处,钱塘江潮水将30多人卷走,其中8人死亡,22人生还,3人失踪[15]。2017年,受梅雨强降雨影响,浙江钱塘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中上游流域的兰江出现自1955年以来的第二大洪水[16]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