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色团

用于进行光谱学检测的基团

生色团

生色团又称发色团(chromophore),[1]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2]在光学领域,生色团(chromophore)是颜色的载体,可以定义为分子实体中对光产生吸收作用的一个单元--原子或原子基团、或分子整体。而发光体或发色团(lumophore)、荧光体(fluorophore)或磷光体(phosphore)是光的载体,可以定义为分子实体中发射荧光或磷光的一个单元--原子或原子基团、或分子整体。通常,发光体也同时是生色团,但生色团不一定是发光体。[3]
传统的发光材料通常含有大芳环或π共轭体系作为发色团。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常规系统被报道具有AIE特性。例如一些具有富电子原子(N、O、S、P)或基团(-C=O、-C=N-、-COOH)的非共轭结构的寡聚物和聚合物,在溶液中不发光,而聚集之后即可发光。于是,研究者提出了“簇聚诱导发光(clusteration-triggered emission)”概念,认为富含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的电子云在聚集时重叠,分子内的运动受到聚集的限制,从而跃迁发光。[4]

性质

分吸收通常表现为n →π*和π→π*跃迁,因而吸收范围多在200~800nm之间。如果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共的生色团时,分子对光的吸收移向长波方向,共轭体系越长,吸收光的波长越长,当物质吸收光的波长移至可见光区域时,该物质就有了颜色。如果在同一分子内有几个发色团,或有称作助色团的另一基团存在时,则颜色往往较深。助色团是含孤对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基和卤代基等。这些基团与生色团上的不饱和键作用,使颜色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