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医科大学

抗战时期日本在华医科大学
满洲医科大学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于1911年在奉天(现沈阳)创办的医学院校,1922年升格为大学。该校在日本是排在前五名的医科大学之一。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而结束,改为国立沈阳医学院。1948年被并入中国医科大学[1][2]

学校历史

1911年6月15日,日本关东都督府开始筹建南满医学堂。同年8月24日,以敕令第230号《关于南满医学堂须遵循专门学校令之件》正式公布设置,日人河西健次为堂长。同年10月12曰开课。推举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担任名誉总裁,赵尔[xùn]捐赠5万银元作为中国学生的奖励基金。
1922年5月,南满医学堂升格为满洲医科大学,学制7年。“该校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时人称该校为关东(东北医科大学,因其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术、医疗水平最高的医科大学。〔1931年《东北年鉴》语〕。”1926年增设4年制医学专门部,专招中国学生,并许可中国女生入学。
1945年,满州医科大学更名中长铁路医学大学,后更名为铁路医学院,铁路医学院又更名国立沈阳医学院。1946年,原满州医科大学改为沈阳医学院,1949年沈阳解放后,由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与私立盛京医科大学统一合并入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