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底距离地面高度分别是3~8千米(极地),5~13千米(温带),6~18千米(热带)的云。高云族分布的高度在对流层最高的区域,在这样高度的云一方面凝结量有限,另一方面云中都是小冰晶了,因此透光性佳,都具有卷状云的特征。高云全部由细小的冰晶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高云一般不产生降水,冬季北方的卷层云、密卷云偶尔也会降雪,有时可以见到雪幡。 高云分为卷云、卷积云、卷层云[1]
概述
高云是距地面6000米以上的云,也是云的分类中距地面最高的云族,包括卷云、卷层云、卷积云3个云属。它们由微小冰晶组成,云体呈白色,有丝绢光泽,薄而透明。阳光通过高云时,地面物体的影子清楚可见。高云一般不会带来降水。
卷云云体具有丝缕状结构,个体分离散乱,纤维结构明显,常呈白色,无暗影,为冰晶构成的冰云。卷云在日出、日落前后,有鲜明的黄色或红色,黑夜则呈灰黑色。冬季,在中国北方或西部高原上,卷云云底高度较低,有时可降微量零星的雪。卷积云云体呈鱼鳞状,云块聚集成群,排列成行,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波纹,为冰晶构成的冰云。卷积云布满全天,称为“鱼鳞天”。卷积云通常出现在天气系统的前缘,多为天气转阴雨的征兆。因此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