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必胜

南宋时期将领
蔡必胜(1139~1203),字直之,原籍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后徙居温州府平阳县万全乡步廊村(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1][2]孝宗乾道二年(1166)武科进士,补成忠郎。授江东将领副东南十一将,知邵州[3][4]光宗即位,召为合门舍人,迁带御器械,知合门事。[5]宁宗即位,出知池州,徒楚州、庐州。嘉泰三年卒,年六十四。[6]

人物生平

蔡必胜曾祖蔡岳,祖父蔡钦事迹已不可考。父亲蔡蔚,曾被朝廷赠予武德郎。
蔡必胜自幼习文练武,人品学识俱佳。他中武状元后,被授予江东将军。按当时军队规定,所有将校参见主帅,都必须穿小袖衫拜于堂下,而蔡必胜却穿袍执笏揖于堂上,表现了不同凡人的个性。时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虞允文很赏识蔡的才华,欲委任他做学官,却遭到推辞。在任上,蔡曾积极协助其他将领查禁私盐贩卖,朝廷要奖赏有功人员,他只字不提自己,将功劳全记在他人身上,为此受到同僚们的敬重。他很快被提拔为阖门舍人,其上司曾觌也想结交拉拢他,每次退朝时以目示意,但蔡素恶他心术不端,总是佯装不知,不予理睬。渐渐地,蔡必胜在朝中声名鹊起,连宋孝宗也亲自召见他,还夸他一表人材,前程无量,并命丞相周必大留他在京任职,不想也被他拒绝了,于是只好令他知澧州(今湖南[]),不久又任邵州(同属湖南)知州
蔡必胜居官清正廉明,他从未为自己沽名钓誉,敛财图富。他体察民情,为百姓兴利除弊。每到年终岁末,他必亲自到民间访贫问苦,用自己的俸禄接济贫民渡过难关。他重视教育,亲自到学宫督促学生,以仁、义、礼、智、信教导他们,使读书人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在邵州任期满时,朝廷要调他到光州(今河南潢州),邵州的官员和百姓闻知,纷纷上书朝廷,请求他连任。然而他尚未到达光州,孝宗又下旨,任命他为可带御器械的阖门舍人,成为皇帝身边最贴近的大臣。不久,他因父亲病故,回家奔丧,三年服丧毕,仍回朝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