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源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
4
杨爱源(1886年—1959年),字星如,号革非,山西省五台县门限石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长于练兵,短于作战。1959年1月2日,杨爱源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七十三岁。[1][2][3]
1911年,杨爱源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辛亥革命后,他返回太原加入革命军,担任连长。然而,随着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他选择返回军校继续深造。1914年,他被分配到段祺瑞部见习,后受阎锡山邀请,回山西督军公署服务,并逐渐从连长升任为营长。1916年,商震投奔晋军,阎锡山将杨爱源营充实进商震所部。杨爱源对商震十分尊重,两人同步递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参与了多次战斗,包括在临晋县城迎战郭坚部,以及在娘子关参与讨伐张勋的行动。1924年,阎锡山第二次扩军时,杨爱源升任第二师第六旅少将旅长,并经常被阎锡山密召商讨军机。1925年,他配合傅作义等部逼退了樊钟秀部。1926年,他兼任晋绥军训练总监,后调任第二师长、第二军军长。1928年,杨爱源任第三军团总指挥,出击奉军并攻占多地。随着“北伐”军的胜利,他被委任为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红军东征时,他担任“剿匪军”总指挥部上将总指挥,失败后转任“剿共总指挥部”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期间,他升任第二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并兼任多个职务。随着阎锡山部队的败退,他积极参与太原的军事会议,并在南京为阎锡山收集资金。1949年,他奉阎锡山之命将山西籍人员送往台湾,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他初期管理日本赔偿的西北实业公司机械事宜,后来生活清苦,但仍被委任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9年,杨爱源在台湾病逝,终年七十三岁。[2][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爱源,山西省五台县门限石村人。生于1886年。父杨三保,以耕种为业。母阎氏,生有五男二女,杨爱源排行第一。他的儿子日生、女儿敏生,都到过美国留学。杨爱源幼年入私塾,研读经史。1907年,因聪慧诚实,好学上进,经亲友资助,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