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晟

沐英次子,明初著名将领
沐晟(1368年-1439年),字景茂,祖籍安徽定远,明朝初期将领,黔宁王沐英次子。[1][6]
沐晟自小性格稳重内敛,喜爱读书。[6][1]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沐晟承袭了兄长沐春西平候的爵位镇守云南[7]次年,平定叛蛮刀干孟麓川之乱。[8]建文四年(1402年),与回藩云南的明岷王朱楩矛盾,沐晟上奏朝廷,抑制了岷王朱楩的恶行。[7][9]永乐四年(1406年),沐晟被拜为征夷左副将军,参与了对交趾(今越南)的征讨,消灭了越南胡朝政权,沐晟因功被进封为黔国公,并获赐子孙世袭公爵的诰券。[10]永乐六年(1408年),沐晟再次参加对简定王陈𬱟反明叛乱的讨伐,并获胜。[3][10]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沐晟被加封为太傅,朝廷特铸“征南将军”之印授予他。[11]宣德元年(1426年),沐晟在与交趾黎利势力交战失败,导致明朝撤销了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并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沐晟受到群臣弹劾,明宣宗收回了他的宝印以示惩戒。[12][3]正统三年(1438年),麓川思任发发动叛乱,沐晟平叛失败。正统四年(1439年),沐晟在退军途中死于楚雄,[13][2]享年72岁。明英宗赠他为定远王,谥号忠敬,[2][3]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葬于南京观音山(现称为将军山)。[1]
沐晟历事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镇守云南四十年,其直系子孙后代继续镇守云南边陲。沐晟多次征讨安南、缅甸、暹罗等藩国,维护关系,扩张领土,确保了明朝云南地区的边疆稳定。[14][15][4]沐晟多次平定云南等境内叛乱,变革边境军事防御,促进云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2][4]《明史》评价沐晟虽然出身将门,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并不是他的强项,明朝皇帝考虑到他所在的地方偏远,对他采取了宽容和优待的态度。云南地区的百姓们也敬畏沐晟父子的威望和信誉。[16]

人物生平

承袭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