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干-抖音百科
曹干(公元215年[a]—公元261年),又名曹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的儿子。[3][1] 曹干是曹操与陈妾的儿子,陈妾死后,由王夫人抚养长大。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干因父亲曹操的功绩,获封爵位为高平亭侯,后来又转封为赖亭侯、弘农侯。曹操临终之际,因曹干年幼,放心不下,特地委托曹丕关照曹干。曹丕代汉称帝后,在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晋封曹干为燕公;次年,又晋爵位河间王。后来,又先后两次将曹干的封地迁移到乐城县(今河北献县东南)、巨鹿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北)。魏明帝曹叡继位后,对曹干同样厚待有加,在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曹干为赵王。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曹干私自结交宾客,被人告发后,遭到曹叡[ruì]下诏书指责。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朝廷多次下诏增加曹干的封邑,达到五千户。[3][1]曹干在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八月去世。[4] 人物生平
早年晋封
曹干是曹操与妾陈生所生的儿子。曹干出生后不久,陈妾便去世了,于是曹操令王昭仪抚养他。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干被封为高平亭侯。两年后,迁移封地,先后改为赖亭侯、弘农侯。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干晋升爵位,迁移封地,封为燕公。次年,再度晋升爵位为河间王。曹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再度改封乐城县。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干迁移封地到巨鹿。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为赵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