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赞,唐朝官员,河东阳曲人。历任礼部郎中、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后升任户部侍郎,判度支。赵赞性格险诐[bì]辩论,好言利害。初为军小吏,与都校不协,因诬营中谋叛,被刘继元屠之无遗类,后稍署赞右职。太原平,隶三司为走吏,又许本司补殿直,唐太宗颇任之。迁供奉官、閤门祗[zhī]候,提举京西、陕西数州钱帛,发摘甚众。曾自乞捕盗,至永兴,得兵士盗钱二百,欲磔[zhé]诸市,被知府张齐贤夺释。太宗命御史台按问,停赞官数月。复令专钩校三司簿,令赞自选吏十数人为耳目,专伺中书、枢密及三司事,乘间白之。太宗以为忠无他肠,中外益畏其口。会改三司官属,以赞为西京作坊副使、度支都监。建中四年(783年)十二月十九日,贬为播州司马。 正文
人物经历
赵赞,唐德宗时期判度支(财政总监)。建中四年六月,为了缓解当时中央财政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当时庞大的军费压力)奏请德宗之后出台了两项新税法——“税间架”和“除陌钱。”[1] 所谓“税间架”,实际上就 是房产税,规定每栋房屋以两根横梁的宽度为“一间”,上等房屋每年每间征税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税务官员拿着纸笔算盘挨家挨户实地勘算;若有瞒报者,每隐瞒一间杖打六十,举报者赏钱五十缗(一缗一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