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雷

清朝大臣、学者
陈梦雷(1650年—1741年)[3],字则震,号省斋,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清朝大臣、学者、文献学家。其因康熙帝赐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故晚号松鹤老人。康熙九年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余卷”,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康熙帝委托,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历四年半而成。雍正元年,因牵连[yìn]祉,被再度流放到黑龙江乾隆六年,卒于戍所。[2][1]

人物生平

陈梦雷(1650-1741年)字则震,号省斋,号天一道人,晚年又号松鹤老人。清·闽县(今福州市)人。清顺治七年(1650年)生。陈梦雷资质聪敏,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陈梦雷回乡省亲。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福州举兵反清。在福建遍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士人同反。陈梦雷遁入僧寺,因老父被拘,不得已入耿幕,但仍托病拒受印札。当时,与陈梦雷同年进士、同官编修的安溪人李光地,也被迫来福州,迅即以“父疾”请假回家。据陈梦雷称,二人曾在福州密约:由陈梦雷从中“离散逆党,探听消息”;“藉光地在外,从山路通信军前”,共请清兵入剿;并由陈梦雷主拟请兵疏稿。陈梦雷还称,李光地“挨延半载,始肯遣人。则尽易臣疏,削去臣名”,单独向朝廷上疏请兵。李光地因此大受赏识,青云直上。而陈梦雷不但功被埋没,还因京师传陈梦雷任耿精忠“学士”,又受到耿党徐鸿弼诬告,致以“附逆”罪被捕,入狱论斩。陈梦雷入狱前后,曾多次要求李光地为自己作证辨诬。李光地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京后,也曾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离散逆党,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陈梦雷因此大恨李光地,责其“欺君负友”,还写了《绝交书》。李光地断然拒绝陈梦雷的指责,向康熙奏云:陈梦雷所谓“臣上蜡丸书是他定的稿,实实无此事。”还指出:十四年(1675年)五月,自己将上密本之时,曾派人持书到福州找陈梦雷,陈梦雷“一字不见答”,因此只得“与家叔谋之”,陈梦雷对自己的攻击,是受忌妒自己的大臣指使所致。陈、李二人的是非争论,遂成历史公案。[3][2][1]
陈梦雷[清朝大臣]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经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陈梦雷免死,改戍奉天(今辽宁省)尚阳堡。到戍所后,陈病倒;家中父、母先后去世;妻子也在流放地亡故。在奉天17年,一面教书,一面著述,先后编撰《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