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艺术

视觉化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英文名:Earth Art;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环境艺术[a]),[1][2][3]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地结合所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4][5][6]
大地艺术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北欧与美国,[3]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早期大地艺术多现场施工、现场完成。[1][2][3]1964年,克里斯托夫妇定居于美国纽约,一生创作了多个享誉全球的大型环境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创作方式是包裹艺术。[7]1968年,首次大地艺术展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此次类似于摄影展的展会宣告了大地艺术的正式诞生。[1][2]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7]同年,迈克尔·海泽创作了《双重否定》。[8]1970年,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将6000吨玄武岩与泥土倒入美国犹他州大盐湖,构筑成一条长达450米的《螺旋形防波堤》。[8][7]2000年,日本举办了首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与此前单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品相比,大地艺术祭则变成了多件艺术作品的展示。[8]
大地艺术主要的特征是材料的艺术、抽象的艺术、四维空间艺术、对工业废墟的关注。[2]大地艺术作为空间的艺术,艺术家们以广阔的大自然代替了传统的画布,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不仅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扩充了艺术创作的材料、范围和空间,使大地艺术最终完成了对现成品艺术的再次颠覆。[1]

历史沿革

大地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以通过变革生产方法、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来改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生态主义(Ecologism)社会思潮为前提,主要涵盖体量巨大的户外景观类艺术作品。这一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与20世纪60-70年代的全球生态运动(EcologyMovement)有关。生态运动首先在1968年出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面对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和生态遭到破坏的问题,该校学生发起了这场运动。[7]早期的大地艺术多现场施工、现场完成,其作品无意给观者欣赏。[1][2][3]1968年,首次大地艺术展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该次展览所展出的只是大地艺术创作现场拍摄的一些照片。这次类似于摄影展的展会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仍然让人们认识到了大地艺术这种新的表现形式的存在,并宣告了大地艺术的正式诞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