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战

西汉与匈奴之作战
河西之战是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敦煌河西地区的繁荣起着决定作用。汉武帝组织这场大战役的目的就在于争夺河西走廊,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这场战争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
首战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翻乌鞘岭,袭河西匈奴。六日内,灭五小王国,过焉支山,入匈奴境千里,杀敌近万。此战,汉军大获全胜,共斩杀敌近万人,给河西匈奴军以沉重打击。二战河西。汉武帝命霍去病和公孙敖分进河西,霍去病迂回到敌后,然公孙敖未达指定位置。霍去病果断出击,破浑邪王休屠王部。李广被围,张骞来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霍去病平乱。此战改变汉匈局势,霍去病战功赫赫。其战法精妙,深谙“三性”。[2]
河西之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3]

背景

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