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高山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lapponicum (L.) Wahlenb.),又称Lapland rosebay,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常绿小灌木。常绿小灌木,高可达1米,分枝繁密,伏地或挺直。叶常散生于枝条顶部,革质,上面浅灰至暗灰绿色,下面淡黄褐色至红褐色,叶柄被鳞片。花序顶生,伞形,有花数朵;花芽鳞脱落;花萼小,带红色或紫色,花冠宽漏斗状,淡紫蔷薇色至紫色,罕为白色,花丝基部被绵毛蒴果长圆状卵形,5-7月开花,9-10月结果。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及内蒙古等地,环北极间断分布于格陵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朝鲜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及萨哈林岛(库页岛)、美国阿拉斯加。生长于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1,900米(6,200英尺)的高山、苔原、多岩石地方或沼泽地带。该物种花朵可植于庭园花坛中、亦可作切花瓶插,有较高的园艺价值。高山杜鹃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

形态特征

高山杜鹃为常绿小灌木,高20-45厘米,分枝繁密,短或细长,伏地或挺直。幼枝密生锈棕色鳞片并杂有细柔毛,后渐脱落。叶芽鳞早落。叶常散生于枝条顶部,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15毫米,宽2-5毫米,顶端圆钝,有短突尖头,基部宽楔形,边缘稍反卷,上面浅灰至暗灰绿色,无光泽,密被几邻接或重叠的灰白色鳞片,下面淡黄褐色至红褐色,密被淡黄褐和褐锈色相混生的二色鳞片,几相等,相邻接或重叠;叶柄长1.5-4毫米,被鳞片。花序顶生,伞形,有花3-5朵;花芽鳞脱落;花梗长3-6毫米,果期伸长达12毫米;花萼小,长1-2毫米,带红色或紫色,裂片5,卵状三角形或近圆形,被疏或密的鳞片,边缘被长缘毛或偶有鳞片;花冠宽漏斗状,长7-13毫米,淡紫蔷薇色至紫色,罕为白色,外面无鳞片,无毛,花管长2-5毫米,内面喉部被柔毛,裂片5,开展,长于花管;雄蕊5-10,约与花冠等长,花丝基部被绵毛;子房5室,长1.2毫米,密被鳞片,花柱长1.1-1.5厘米,较雄蕊长,光滑。蒴果长圆状卵形,长3-6毫米,密被鳞片。花期5-7月,果期9-10月。[4][5]
高山杜鹃(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