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纪(1919年10月17日-1998年4月29日[2]),原名冯骥,笔名公羊子、方纪,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县)人,现当代著名作家。[3][1] 方纪幼年在外祖母家生活。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对文学产生兴趣,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方纪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5]1936年3月,方纪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日转为中共党员,[6]后被派回家乡束鹿工作。抗战爆发后,方纪南下武汉、长沙、重庆等地,做宣传工作。1939年,方纪离开重庆到延安,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央党校三部、《解放日报》工作。抗战胜利,方纪到承德,担任热河省文联副主席,参加土改工作团,后被调到冀中区党委宣传部、冀中文联任冀中文联委员。1949年,方纪到天津,先后任《天津 日报》文艺部主任,天津文联党组书记等职。1956年6月,方纪参加长江水文勘查队。“文革”中,方纪受到林彪、江青等人残酷迫害致残,粉碎“四人帮”以后,方纪得到平反,又回到文学创作队伍中来。[1][5][6]1979年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1]1998年4月29日,方纪在天津逝世。[2] 方纪著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短篇小说《来访者》,散文特写集《长江行》《挥手之间》,长诗《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三峡之秋》,文学评论集《学剑集》等。[1] 姓名由来
冯骥的母亲陈素珍给儿子命名冯骥。骥,一日行千里之良马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