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

北宋时期高僧
契嵩禅师(公元1007--1072年),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出生于藤津(今广西藤县)。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年六十六岁。庆历间,(公元1045年前后)居杭州灵隐寺。皇祐间,(公元1051年前后)入京师,两作万言书上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寻还山而卒。契嵩博通内典,尝作原教、孝论十馀篇,以与当时辟佛者抗。有镡津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生平事迹

契嵩7岁时,母亲钟氏将他送到本地东山寺内。13岁时落发为沙弥,一年后即受具足戒,并开始了“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游方生涯。
契嵩19岁时,游方到一个叫宁风山的地方。此山住有一位年过百岁而面如处子的奇异女子,名叫姚精严。契嵩走到山上刚好太阳已落山,于是姚氏谁许他留宿在庙内。半夜时,契嵩被一阵悦耳清脆的乐曲惊醒,仔细一听,乐声发自庙前的莲花池中。契嵩百思不解,大为诧异。于是请教姚氏是何原因。姚氏回答说:“噫!这是龙王在呻吟,能听到这种声音的人,必定有吉祥腾飞的瑞相。您不久就会名扬天下,快走吧!别在这里停留了。”契嵩禅师“于是下[yuán]湘、陟衡岳,[]神鼎諲禅师。諲舆语奇之,然无所契悟。游袁筠间,受记前于洞山聪公。”
在洞山时,契嵩每天夜晚,顶戴礼拜观世音菩萨法像,并诵念观音圣号满10万声之后,方才上床就寝。自此之后,契嵩智慧之门大开,世间儒佛道等各种经典章句,不学就能窥见大意,通晓要诣。作文时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