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声学-抖音百科
次声学是研究次声波在媒质中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及其效应和应用的科学。次声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它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20Hz。利用接收到的被测声源所辐射出的次声波,探测它的位置、大小和其他特性,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媒质的影响,它与大气中风和温度分布等有密切的联系。声重力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在理论上可以看作是一些简正波的叠加。 发展简史
早在19世纪,就已记录到了自然界中一些偶发事件(如大火山爆发或流星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其中最著名是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爆发,它产生的次声波传播了十几万千米,当时用简单微气压计曾记录到它。在理论方面,最早在1890年瑞利研究了大气振荡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火炮和高能炸药的出现,提供了较大的声源,促进了对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现象的了解。在20世纪20年代还进行了高层大气的温度和风对次声传播影响的研究,并建立了探测高层大气的简单声学方法,为此还研制了灵敏度更高的微气压计、热线式次声传声器。30年代发展了电容次声传声器。40年代后,利用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均方根成正比关系的原理,提出了火箭-榴弹次声法测定高层大气温度和风速的方法,发展了次声接收和定位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