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艺术

18世纪遍及欧洲的艺术形式
洛可可(Rococo),是由法语rocaille和coquille组合而成,前者意为花园石贝装饰物,即状似贝壳的装饰,后者也有贝壳之意。从词意上就可看出洛可可极具装饰意味的特点。[5]洛可可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年)所崇尚的艺术。[6]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l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7]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和“贝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8]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点是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比较精致典雅[8]。洛可可风格的色彩娇艳明快,常用嫩绿、粉红、猩红等颜色,多被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音乐,雕塑等艺术领域。[8][1]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曾受中国清代工艺美术的影响,也是由于它带动了一股风靡欧洲的“中国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的宫廷古典主义艺术是自然发展,洛可可风格添加了巴洛克所没有的如女性般的柔美。[1]
洛可可流行的年代里,欧洲大陆各国君主已经开始外强中干,而文化界的启蒙运动却方兴未艾,不过在艺术领域内,洛可可风格贵主要是为宫廷与族服务,因此它更多地反映着已近黄昏的统治阶级的心态与意境。[1]正如黄昏也有其美景那样,洛可可的俊美也有它迷人的风采,以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在世界艺术的历程中作出了贡献。[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