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姓

中国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司(sī)姓,是中国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主要来源有五种,一是源于神农时代,有司巫负责卜事,其后代以官名为姓;二是郑国大夫司成的后代以司为姓;三是晋国大夫叔虎的卿士司臣的后代以司为姓;四是周王室司马官赐为官族,其支子以司为姓;五是卫国司寇后代以官为姓,简化为“司”姓。另据《姓氏考略》记载,也有些司姓是复姓司马、司空等的后裔,因历史原因,亦有改为单姓司者。[1][2][3]
宋末元初,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司氏有向云南贵州广西等祖国西南部播迁,而且华东之司氏有进入今福建广东等地者。明朝初期,山西司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如今司姓分布尤以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四地为多。[4]
2020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司姓人口数量在姓氏中排名第185名。司姓历代名人有司超司允德、司良辅等。[5][2]

溯源考证

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关于司姓的来源,虽然说法不一,但考古出土司母戊鼎后,文字专家对夏商时期的古文字破译更加准确,可以确定最早文字“司”来源与夏启。然后《左传》载,春秋时期郑国有司臣。在《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部分司姓是郑国司臣之后,司臣出于顿丘。当时晋国有大夫叔虎,他的手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世子孙也把“司"作为自己的姓氏。此外,古代复姓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国、司城、司士、司鸿、司德等,其后裔亦多改为单姓司者。据《姓氏考略》的考证,司氏郡望出于顿丘,这个地名曾经出现过《诗经》之中。在春秋时代,顿丘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为隶属于魏国,西晋武帝时始置郡,隶属司州。其位置大约在今河南省浚县清丰县一带。司姓族人起源于晋国(今山西),现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河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