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山

开国中将
杨秀山(1914年9月8日-2002年11月27日),原名杨木森,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峰口镇(今属洪湖市)万宝村一个佃农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0岁起给地主放牛。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担任儿童团团长。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红6军军部特务大队第2中队。1934年夏转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冬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二军团第六军战士、班长。1932年起任红三军第七师侦察员、特务队副队长。1934年4月入红三军干部大队学习。6月任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8月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党总支书,11月任红二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政治委员。1935年2月起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副政治委员。参加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各次反“围剿”作战,率部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和长征。1936年任红二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政治委员。同年7月至10月任红二方面军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二团政治委员。同年10月长征到达甘肃。12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骑兵营政治委员。1940年6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团政治委员。1941年秋任第三五八旅第七团政治委员。1944年至1945年春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政治委员。奉命在绥远长城内外扩大队伍,打击日、伪军。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率部挺进山西娄烦、静乐地区开展游击战 争,先后参加百团大战、收复晋北七县以及陈庄、米峪镇等战斗。1945年春至同年7月任八路军第三五八旅副政治委员。1945年春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同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8月任晋绥军区第四分区司令员。同年11月至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四旅政治委员。1946年11月起任晋绥军区野战纵队(1947年3月改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立第四旅政治委员,1947年7月至1949年2月任独立第四旅党委书记。1948年8月到1949年2月任独立第四旅政治委员代理旅长。率部转战大西北,先后参加中阳、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宜川运城、瓦子街、宝鸡、永丰、荔北、扶眉和河西等战役战斗。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
杨秀山[开国中将]
1949年冬率部进军新疆。1950年5月至1951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二军副军长兼喀什军分区副司令员。1950年12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毕业后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班主任。1953年6月至195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5月至195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学院和院校管理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党委委员(1958年2月起)。1959年1月至1961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校部副部长,军校部党委副书记。1961年6月任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196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