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之战

清朝与吴周的作战
岳州之战,是三藩之乱清朝吴周之间的一场战役,开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结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岳州之战是关系吴三桂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清朝能否最后消灭吴三桂,重新统一全国,也取决于此战。[1]

背景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清后,迅速向湖南推进,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其将吴应麒岳州。此后,吴三桂就以常德长沙岳州湘潭衡州为战略据点,又以长沙、岳州为战略重点,派驻重兵精锐,各达七万余人。特派吴应期守岳州,抗拒江北荆州清军;大将马宝等守长沙、萍乡醴陵,以拒江西清军。后以衡州为都城,其心腹大将女婿胡国柱夏国相吴国贵等皆聚守衡州。吴三桂不时地前往长沙坐镇,以坚其将士守御之志。岳州位湖南东北部,北隔长江,与湖北相望,占据着战略位置。长沙是吴军的粮食基地,岳州等处粮饷“全赖长沙水陆运送”,吴水军所需鸟机船也在长沙制造。吴三桂对长、岳两城一直时刻给予关注,以两处恃洞庭湖湘江之险,有水陆之便,设水师、列象阵,与陆军相配合,配备大量火器火药,掘重壕,挖陷坑,设木桩,构筑坚固工事,护卫全城。康熙帝则派重兵守荆州,并以荆州、襄阳宜昌、武昌等处为重点,厚集兵力,迅速沿长江布防,阻止吴军渡江北上。

过程

初期